“十三五”时期技能人才大有可为
“十三五”时期技能人才大有可为
——专访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研究员唐志敏
来源:人社部
在2016年7月15日世界青年技能日到来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示,要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引导广大青年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走上技能成长成才之路。这让广大技能人才倍受鼓舞。
最近发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专门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对此,中国组织人事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研究员唐志敏。唐志敏表示,“十三五”时期是技能人才大有可为的时期。《规划纲要》从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机制体制方面进行创新,有助于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推动中国制造实现转型升级。
唐志敏说,“十二五”时期,我国技能人才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但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技能人才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结构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据统计,我国技能劳动者仅占就业人员的19%,高技能人才数量还不足5%,掌握高、精、尖、缺技术的高技能人才数量更是少之又少。”
在唐志敏看来,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构建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构建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框架、全面深化校企合作等举措,有助于改变我国培养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滞后的现状,构建符合技能人才成长特点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有利于人才的健康成长。唐志敏指出,当前,学历文凭仍然处于人才评价主体地位,对技能人才存在不平等待遇问题。《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唐志敏认为,这对于技能人才来说无疑是一大改革利好,有助于拓宽技能人才成长空间,进一步释放技能人才的活力。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破除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唐志敏表示,当务之急是健全技能人才评价制度,进一步突破年龄、学历、资历和身份限制,探索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和作出重大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完善高技能人才技术等级认定等政策,最终形成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企业行业广泛参与的技能人才评价使用体系。
2015年,中国代表团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斩获5金6银4铜,让中国技能登上世界之巅。“技能竞赛是培养和选拔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是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唐志敏表示,要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健全以世界技能大赛为龙头、以中国技能大赛等国内技能竞赛为主体、以企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为基础的技能竞赛选拔体系。一方面,国内竞赛要逐步与世界技能大赛接轨,充分借鉴其先进理念、技术标准、比赛规则、工作流程和组织方式;另一方面,组织技能竞赛活动要以根植企业、服务劳动者、贴近社会为出发点,竞赛结果要与人才培养、使用、激励直接挂钩,形成企业和劳动者积极参与、社会喜闻乐见、竞赛吸引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在唐志敏看来,技能人才的培养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重视培养使用的同时,还应强化表彰激励,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氛围。“增加技能岗位的吸引力,让技能人才有不错的收入、体面的地位、稳定的前途,这对于促使青年追崇技能至关重要。”唐志敏指出,今后应健全高技能人才薪酬体系,完善技能人才与同等学历、职称人员享受平等待遇政策,完善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制度,建立健全以政府表彰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待遇和地位不断提高的技能人才表彰激励体系。同时要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动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