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规范短期职业培训补贴管理工作的通知【闽人社文〔2015〕290号】

2015-11-12 19:50:12 admin 659

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 

  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福建省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闽财社[2015]4号)精神,进一步规范我省短期职业培训,完善“见证补贴”管理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补贴对象与证书管理 

  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省级重点以上技工院校(以下简称“培训单位”)组织实施的,面向各类已办理求职、失业实名制登记,经短期职业培训获得福建省职业培训结业证书(以下简称结业证书)的城乡劳动者(含外省来闽务工人员)。 

  结业证书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印制。结业证书分补贴结业证书与一般结业证书(颜色不同),补贴结业证书设顺序编码,各设区市按编码区间领取结业证书并记录在案。 

  补贴结业证书用于补贴培训结业用(申请结业证书培训补贴凭证),一般结业证书用于各类培训机构培训结业用。 

  持补贴结业证书的实名制登记城乡劳动者申报职业培训补贴程序按照《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做好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补助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闽人社文[2015]222号)执行。 

  二、基本条件与信息填报 

  (一)申请开展短期财政补贴培训的条件。 

  1.申请培训当年,培训单位至少聘有2名与所培训工种、等级相适应的具有高级工以上资质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专职教师,个别特殊工种(一年内开班不超过2期的)可聘用兼职教师。 

  2.具备网络化信息管理条件。有专职管理人员,并能按要求熟练使用“福建省短期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 (以下简称“培训管理系统”)。 

  (二)符合条件的省级重点以上技工院校、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拟开展结业证书补贴培训的,应于每年1月30日前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交以下材料: 

  1、《开展短期职业培训承诺书》(附件1) 

  2.《培训单位基本情况表》(附件2) 

  3.与所培训工种、等级对应的专业教师基本情况,并将教师聘用合同、职业资格证(职称证)扫描至管理系统。 

  2015年提交材料时间截止9月30日。在管理系统未正式使用前,通过书面方式提交。待管理系统正式使用后,应将材料补录至管理系统。 

  (三)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按项目运作形式组织开展培训的,由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确定培训项目、制定培训方案,内容包括:培训专业、组织培训的单位、培训对象、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培训场所、课程安排、师资安排等。培训方案报经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审核同意后组织培训,并登录培训管理系统填报经批准的培训方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局应分别在5个工作日内对培训方案提出审核意见反馈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按项目运作培训申请补贴的,由培训单位统一向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申请并经同级财政复核后给予补贴。 

  三、培训要求 

  (一)开班管理 

  1.培训单位应在开班5个工作日前,登录培训管理系统填报培训班教学计划(登录方法及填报内容见附件3)。教学计划一经申报,原则上不能修改;因客观原因确需变更的,应至少提前两个工作日向当地人社部门提出申请,说明理由,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变更。 

  2.培训单位登录“福建省职业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培训服务平台”)发布培训班信息。 

  3.培训班每班人数不超过60人。并在开班前将所有学员信息完整录入培训管理系统,开班期间不再增录学员。 

  (二)培训教材 

  统一使用《福建省职业培训教材目录》教材,省技工教育中心每年年底在省技工教育网公布《福建省职业培训教材目录》及教材定点发行站名单。 

  未列入《福建省职业培训教材目录》的,由培训单位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选用教材,经专家(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高级职称相近或相关专业人员)论证,报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同意后实施并报省技工教育中心备案。 

  (三)培训教师 

  培训师资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教师、优秀技能人才、企业高管人员及相关中级以上职称或高级工以上的专(兼)职人员担任。 

  (四)培训课程 

  培训单位应按培训教材制定培训课程,拟定培训计划,组织培训。培训课时不低于30个课时/班。培训可采用理论和实操相给合方式,其中实操课时不超过40%。 

  培训课程、培训地点、授课教师名单应与上传培训管理系统的教学计划一致。培训课程、授课教师、授课地点等如有变更,应提前2个工作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申请修改相关信息,经批准同意后方可执行。 

  培训单位应对培训过程进行全程录相并刻录成光盘存档备查或由培训管理系统随机抓拍(每天两次)进行抽检。 

  (五)培训签到 

  培训单位应负责做好课堂学员的签到工作,在培训管理系统中做好签到表的下载、签到、上传和信息录入等工作。做到每天及时录入、上传,以备检查。有条件的技工院校或培训单位,可实行指纹签到管理。 

  (六)培训考核 

  培训考核工作由培训单位制定具体考核方案后实施。有省级考试题库的,应从省级考试题库中抽取考题。无省级考试题库的,由培训单位出题,并做好试卷的保密工作。培训教师不得参与出题、改题。考试结束后,培训单位应将空白试卷、出题老师情况填报到培训管理系统,同时将学员试卷(改卷老师在考试卷上签名并注明改卷时间)扫描到培训管理系统。 

  省级考试题库由省技工教育中心根据《福建省职业培训教材目录》,组织相关部门逐步完成。 

  (七)培训结业 

  培训结束后,培训单位应组织学员参加考试,考试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 

  学员参加培训课时达不到总课时80%的,不得参加结业考试;不参加结业考试和结业考试不合格的,不予颁发结业证书。 

  (八)档案保管 

  培训单位应妥善保管每期培训班档案资料,包括教学计划、师资情况、学员名册、考勤记录、考试试卷、培训过程录相光盘(系统抓拍照片)等,并至少保存五年备查。 

  四、培训管理 

  (一)全程信息化管理。培训单位开展短期职业培训,必须按要求统一使用“培训管理系统”,按规定报送相关数据材料。未使用“培训管理系统”的,不得发放《福建省职业培训结业证书》。 

  (二)现场随机抽查 

  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应根据《短期职业培训班现场随机抽查情况表》(附件4),对每期培训班进行至少1次的现场抽查并拍照,并将《短期职业培训班现场随机抽查情况表》和抽查照片上传至培训管理系统,纸质材料和抽查照片存档。 

  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组织培训的,由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上述要求组织现场随机抽查。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每年必须进行所辖县(市、区)短期职业培训办班情况抽查。 

  (三)短期职业培训实行年度报告制度。每年1月30日前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上年度本地区开展培训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 

  五、证书发放 

  补贴结业证书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发放,省厅直属机构补贴结业证书由厅行政服务中心发放。 

  培训单位在培训结束10个工作日内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厅直属机构向省就业局)提交申请报告、培训人员花名册。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就业局)根据系统审核和现场随机抽查情况,将拟发放补贴结业证书人员个人信息和培训信息,在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门户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后,打印结业证书,加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培训考核专用章钢印(省厅直属机构补贴结业证书由厅行政服务中心根据省就业局审核结果核发)。对公示期间有异议的,经查证属实的,取消发放结业证书。 

  六、评估检查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应严格按闽财社[2015]4号文要求对每期的补贴结业证书申请人员名单、补助项目、拟补助金额在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同时,每年应组织有关人员或聘请第三方对培训单位进行上年度培训情况评估检查,发现问题的应提出处理意见并责成培训单位进行整改,整改时间为15个工作日,培训单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并及时反馈整改情况。如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改或拒不整改的,取消其下年度开展补贴结业证书培训资格。 

  七、责任处罚 

  (一)培训单位在培训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的,经查实,五年内不得开展补贴培训,并在省、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门户网站给予实名通报。涉嫌违纪违法的,依照相应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并收回补助资金。 

  (二)培训教师在培训过程参与弄虚作假或不按规定进行教学的,五年内不得参与与补贴培训相关的教学工作。 

  (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参与或协助培训单位造假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附件:1.《培训单位组织开展短期职业培训承诺书》 

        2.《培训单位基本情况表》 

        3. 福建省短期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登录方法及填报内容 

        4.《短期职业培训现场随机抽查情况表》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5年9月25日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协会资讯
资料下载
闽ICP备‪15020799‬号 闽ICP备‪15020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