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成才 技能报国

2023-03-28 10:19:27 福建职协 2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3月23日,人社部举办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先进事迹报告活动,邀请2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4名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讲述自己的技能成才故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对青年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本版摘编报告人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做新时代技能工匠

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数控铣工

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马小光

我是来自中国兵器工业所属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数控铣工。工作25年来,我从一名技校毕业的学徒工成长为中国兵器工业首席技师,荣获过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和中华技能大奖等多项荣誉,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党和国家对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视与关爱,让我取得这些成绩;是良好政策环境和伟大的新时代,让我的职业生涯更加精彩。

1995年,我就读北方车辆技校。入学时,老师就讲了倪志福同志在这里发明群钻的故事。当时,我就被老一辈兵工人的创新和奋斗精神深深吸引,锤炼匠心、技能报国的种子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

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在多个岗位工作过。2002年,我被挑选出来开始学习操作数控铣床,数控加工的高效与精准深深吸引着我。2009年,我参加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取得数控铣工第一名,我特别自豪。此后,我苦练技能,破解难题的干劲更足了。在科研生产中,我首创高速螺旋铣削法,提高行星框架生产效率15倍;发明分层高速车削大导程蜗杆法,彻底解放了操作工人的双手;开发自动编程技术,解决大批复杂热成型模具制造难题,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丰富的经历,让我在多个生产环节首创先进加工方法,为装备更新换代提供了重要支撑。

从2005年起,我曾作为选手参加过6次技能竞赛,之后以教练和实操专家身份继续参与了6次省部级和3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2016年,我作为兵器工业集团首批技能人才,赴德国参加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培训班,开拓了视野,增强了先进制造技术理念。2022年,国家出台“新八级工”制度,我成为中国兵器工业首批首席技师。同时,我也是高级工程师,实现了职业发展“双贯通”。

2018年,“马小光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后,我带领团队多次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并在工艺攻关、技能创新、技术改造等方面努力探索,先后完成新型机电复合传动机构、无人车行走系统等研制攻关项目200余项,取得工艺创新成果30项,获得国家专利20项,创造经济价值上千万元。几年来,团队培养出100余名技师、高级技师,形成以技能带头人、技能骨干为核心的高技能人才梯队。2019年,团队圆满完成国庆70周年特效焰火发射任务和阅兵装备保障重大工程,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作为新时代兵工人,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矢志兵工事业,牢记强军报国使命,勇做创新先锋,争创一流业绩,践行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在技能报国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新时代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做“英雄岭”上的“英雄人”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采油一厂采油工

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史昆

我来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田--中国石油青海油田。这里常年高寒缺氧、风沙肆虐。前辈石油人在无路中寻路、在绝路中拓路,在山岭中开辟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井,并将此山岭命名为“英雄岭”。作为采油工的我,已经在这里坚守28年,誓做“英雄岭”上的“英雄人”。我想用十八、一百、十万、一亿这四个数字和大家分享我的成长故事。

十八,是我参加工作时的年龄。1995年7月1日,第一次登上柴达木腹地的英雄岭,我这个山东汉子就被一场沙尘暴来了个下马威。我的师傅是位女同志,她告诉我,环境艰苦的现实谁也改变不了,但既然选择来到这儿,就要能吃苦、敢吃苦。那天,她还给我讲了柴达木石油前辈的创业故事,最后语重心长地说:“比起他们受过的苦、遭过的罪,一场沙尘暴算什么?我一个女人都不怕,你堂堂男子汉有什么可怕的?”师傅的话打开了我的心结,也在我心底埋下了一颗信念的种子。

一百,是我绘制井站工艺流程图的数量。1997年,我被分配到采油一厂北区计注4站工作。进站不久,班组负责几口水井的注水流程改造任务。因为没有流程图作对比,改造过程很曲折,几位老师傅一连几天熬夜奋战,也没有顺利完成任务。这让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时就萌生了为油水井手绘流程图的想法。我白天跑现场,晚上查资料,每天十几个小时都在井场画图、改图。十几天后,我终于画出了合格的流程图。经过日复一日的坚持,我为作业区井站手绘了百余张流程图,成为流程工艺设计的行家里手,也养成了执着钻研的良好习惯。

十万,是我记录的生产数据。我工作的区块有几口井,含蜡高、出砂严重,产量只有其他井的一半,维护的费用却又比其他井多出一半。2003年初,我接手了这几口井,想让它们多产油、产好油。我从生产数据出发,坚持对每天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我给每口井都建立了翔实的动态资料,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管理措施。几年来,这几口井累计增油800多吨。后来我总结提炼的“一井一法、一井一策”管理法在全油田得到了推广。

一亿,这是我28年与油井相伴的完美见证。2014年,以我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以此为依托,我带领团队致力于油井技术创新、降本增效,研究的低压气井智能泡排工艺技术、防冻取样阀等72项创新发明成果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其中,经过上百次验证而首创的“抽油机井生产不正常判断处理法”,在高原油田近2000口井上成功应用,故障诊断准确率达95%;历经3次版本升级独创的“油气井风光一体化绿色智能注剂工艺”技术,在国内首次实现泡沫排水采气作业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和团队先后获国家专利15项、省部级创新成果奖14项,攻克高原油田各类生产技术难题近200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

一路走来,我的成长离不开高原油田这片沃土的滋养,离不开中国石油这个大舞台的历练,离不开党和政府搭建大平台的帮扶。我坚信,只要怀揣着“技能梦”,吃苦、肯钻研,就能成功。

不负时代 奋斗青春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教师

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金牌选手 杨书明

我来自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2015年至2022年的七年里,我投身技能学习,通过逐梦世界技能大赛,获得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移动应用开发项目金牌,实现了人生的蜕变。

2015年,初中毕业的我没能考上理想的高中。面对人生的第一次抉择,我选择到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学习网站开发与维护专业。开学的第一天,学校举办第43届世赛获奖选手表彰仪式,全校数千双眼睛聚焦在他们身上。当时看到台上戴着奖牌、手捧鲜花接受嘉奖的师兄们,我就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能代表国家站在世赛的领奖台上,那该是多么荣耀的事情啊!

从那天开始,我认真听讲,不断练习,并入选了学校的精英班。在精英班里,我特别享受攻克技术难点带来的快乐,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但是,我的世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16年,我第一次参加广东省选拔赛失利。但我并没有气馁,在接下来的两年备战中,我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突破自己,一路过关斩将,在广州市、广东省和全国选拔赛以及国家队首次考核中都夺得了第一名。然而,百密一疏,我因为粗心出现失误,止步于中国队备选选手,无缘参加第45届世赛。

接下来的半年,我一度非常沮丧,情绪低落。那段时间,学校领导和教练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家人对我的理解与包容,让我终于走出了阴霾。

2020年,我遇到了人生的第二次抉择。那个时候,中国电信向我抛来了橄榄枝。是选择就业,还是继续竞赛?当时,我纠结过、犹豫过,最终还是选择了留校备战第46届世赛。

因为年龄的原因,这将会是我为国争光的最后一次机会。为此,我早出晚归,每天泡在集训室里。每天披星戴月,训练几乎占据了我的全部生活。因此,我也被老师和同学们笑称为“卷王”。长期训练让我的身体不堪重负,鼠标手、肩周炎、关节疼痛纷纷找上门来,但是为了梦想,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经过层层选拔,我终于拿到了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的入场券。在为期三天的比赛中,我调整好心态,扛住了压力,不仅按照题目的要求将功能开发完整,还尽力在细节上优化了用户体验。最终,我夺得金牌,并以820分的总成绩位列我国34个参赛项目成绩之首,被世赛中国组委会授予了“国家最佳奖”。

立足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而今,我选择留校任教,致力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助力广大青年学子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努力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添砖加瓦。

技能成就青春梦

铁岭技师学院教师

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金牌选手 姜昊

我叫姜昊,来自辽宁铁岭。现就职于铁岭技师学院,是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工业控制项目金牌获得者,有幸成为东北地区的第一位世赛冠军。这枚来之不易的金牌,倾注了太多人的心血,更承载了我不抛弃不放弃、笃定前行的青春梦想。

2000年,我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农村家庭。儿时,父亲因病离世,母亲积劳成疾,家庭负债累累。中考时,我考进县重点高中,但是,考虑到家庭状况,最终决定去学一技之长。

在我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刻,铁岭技师学院为我敞开了技能成才的大门。也正是这一年,学院开始参与世赛,成立竞赛班。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每天勤学苦练,最终成功入选竞赛班。工业控制项目既考验脑力,更考验体力。需要完成设计、制备、安装、排故、编程等一系列内容。我明显感到自己专业理论不扎实、技能功底弱,一度想放弃。可是,既然选择了梦想,再苦再累也要咬牙坚持。我抓紧一切时间训练,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在辽宁省选拔赛中,我获得了第二名。

当两年校园生活结束时,我面临着留校深造还是离校实习的两难选择。我权衡再三,决定离开学校、挣钱养家。

之后短暂的工作经历,让我深感自己的技能水平还远远不足。经过深思熟虑,我下定决心回校,向“世界技能之巅”发起冲击!

回校后,我更加珍惜机会,笃定了自己的技能成才之路。每天,我伴着晨星起床,顶着月亮返航。正是热爱和坚持,让我入选了国家集训队。

就在我信心满满、全力备战之时,传来原定于2022年10月在中国上海举办的世界技能大赛不再举办的消息。因为年龄限制,这本该是我参加的最后一届世赛,我以为自己终将与实现梦想的机会擦肩而过,痛苦到无法自拔。团队耐心的开导,让我逐渐走出了阴霾。而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举办的消息,再次燃起了我为国争光的斗志。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我开始了最后冲刺,目标只有夺金!

在奥地利萨尔斯堡,经过3天、17个半小时的比赛,我凭着软硬件的完美结合,征服了所有执裁专家,站上了最高领奖台,摘得了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工业控制项目金牌。

世赛金牌对我而言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我将把自己所学传授给我的学生们,激励更多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没有逆袭的天才

唯有奋斗的青春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教师

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金牌选手 姜雨荷

我今年20岁,来自河南。2022年11月27日,我荣获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金牌,实现了我国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当我身披国旗登上领奖台,泪水夺眶而出,冲击金牌的过程历历在目。

初中毕业后,我踏上了南下打工之路。因为缺乏知识和技能,只能干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这种枯燥的生活让我一度开始怀疑人生。我想重返校园,学门真技术、找份好工作,过上另一种生活。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引领我踏上了技能求学路,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

进入技师学院后,我第一次知道了世赛。当我见到第45届世赛工业控制项目铜牌获得者、我的学长贺江涛,我就立志成为他那样的人。经过层层选拔,我入选了学校集训队,开启了三年半的征程。越努力越幸运,我一路过关斩将,从省赛、国赛,奔向世赛的舞台。

备赛时,一个动作要重复成千上万遍,模拟测试更是家常便饭,每天训练都是十四五个小时。春节时,别人能和亲人团圆,我却在实验室与瓶瓶罐罐为伴。比赛中,必须使用“化学滴定法”,关键时刻,单次滴入溶液量要精确到四分之一滴,也就是0.01毫升,极轻微的手抖都会前功尽弃。在奥地利比赛第一天,面对从未见过的新题型和仪器设备,一时间我不知所措。但长期严格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让我迅速进入状态,最终圆满完成比赛。

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要求选手独立撰写大篇幅、高质量的英文实验报告,这对很多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都是巨大的挑战。初中毕业的我,几乎只记得26个字母,英语就像一座大山横亘在我眼前。在翻译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一字一句啃起了“硬骨头”,随身携带单词本,吃饭时背、睡觉前背、走在路上继续背。终于,我在世赛特别赛上,以优异成绩完成了长达11页的英文实验报告,就连英文是母语的外国选手,也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漫漫技能路上,我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领导、专家、教练、亲人……把最无私的爱汇成强大温暖的光束,照亮我的人生,引领我走向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广阔道路。

如今,我已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教师,我将向前辈和专家学习并不断提升,把世赛精神、工匠精神继续发扬在工作中,把大赛经历、训练经验分享给我的学生们,让更多学生热爱技能、学习技能、掌握技能。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从来没有逆袭的天才,唯有奋斗不止的青春!

技能带来自信

奉献精彩人生

浙江建设技师学院教师

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金牌选手 马宏达

我是来自浙江建设技师学院的实训教师马宏达。2022年10月,我参加了在法国波尔多举办的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的比赛。经过4天的激烈角逐,我夺得金牌,实现了我国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我出生在浙江温州,是一名普通的00后农村娃。我父亲是村里有名的木匠,受父亲的影响,我特别喜欢做手工。2016年9月,抱着学一门技术的想法,我进入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建筑艺术专业学习。

2017年10月,当崔兆举和顾威烈两位学长在世赛上摘金夺优的消息传到国内时,我的心中悄悄种下了一颗“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种子。

2017年底,我被推荐去参加学院的世赛梯队选拔。我白天在教室学习,晚上便一头扎进实训室,每天与石膏板、轻钢龙骨、腻子粉为伴。从海选后的200多人,到试训后的70人,再到选拔赛后的30人,我通过一场场考核,一直坚持了最后。

在教练们的悉心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训练,我开始在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2018年,我获得了全国行业选拔赛第一名、全国选拔赛第三名、国家集训队晋级赛第四名……2019年,我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站在世界舞台上为国争光的信念,在我心中不断升腾。

很多人以为抹灰项目很简单,其实不然。这是一个“多工种融合”的复合型项目,如抹灰属泥工,轻质隔墙、贴线条属木工,创意属油漆工。这几年中,我放弃了假期,每天在肉眼可见的粉尘环境下,穿着特制防护服夜以继日地训练。我手上的茧越磨越厚,5厘米厚的钢头鞋不到2个月就磨破了底。就算再苦再累,我为国而战的信念和决心也从未动摇。

2022年10月,我坐上了前往法国波尔多的航班,如愿登上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但是,比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国内训练时,一般都会采用12毫米的石膏板,比赛中提供的仅有6毫米;波尔多潮湿的天气也给我的创意模块造成了难题,墙体没有干透,导致石膏做的小鸟掉落摔碎。但前期上千次的演练、团队周密制定的应急预案,都在关键时刻帮助我排除万难。比赛终场哨响起,我也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最终夺得该项目的金牌。

载誉归来后,我得到了很多媒体的关注。大家亲切地称我为“刮腻子冠军”,我还作为世赛特别赛金牌选手代表在现场观看了央视春晚。这一刻,我不仅向自己、向家人证明了我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更向社会证明了学技能也一样有前途。

今后,我将珍惜荣誉、牢记嘱托,以前辈们为榜样,同我的教练与师兄们一起,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绽放光彩。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协会资讯
资料下载
闽ICP备‪15020799‬号 闽ICP备‪15020799‬号-1